发布时间:2019-06-25 16:01:32 来源:英翼文化科技 | 6887
适逢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之际,6月22日,虹口影视思享汇(第二期),来自高校、影视制作、金融行业的嘉宾就“中国科幻片的崛起之路”主题对科幻片的创作与投资展开探讨与交流。中国第一部科幻片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主演乔榛老师也通过视频和在座分享了当时的拍摄概况,并预祝中国科幻片越拍越好。
(图注:虹口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吴强)
(图注:合影)
虹口区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区文创办主任、文旅局局长陆文透露,中国第一部科幻片——1980年的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就曾在虹口取景。随着《流浪地球》的火爆,科幻片逐渐将会成为国内影视剧的重点题材。虹口正大力推进5G综合示范区建设,5G及相关技术的发展,会为影视产业提供赋能,进一步提升影视剧制作水平和观看体验。虹口金融企业集聚的优势和文创金融服务联盟的平台作用,将为影视产业的发展,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。
(图注:虹口区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区文创办主任、文旅局局长陆文)
在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会长、新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杨震华看来,今年春节以来科幻片的票房证明了观众对于科幻题材的喜爱,趁着科幻电影的热潮,如何将上海文创“50条”、工业化体系、金融以及科创中心结合起来,值得影视人探讨与反思。
(图注: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会长、新文化董事长、总经理杨震华)
英翼文化科技董事长余慧说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拉开了内地科幻片的序幕后,内地影坛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了一阵科幻片创作的热潮。这股科幻热潮,在90年代初归于平淡,科幻影视一直被好莱坞“霸屏”,“我们一直在思索中国的科幻元年什么时候能到来?也一直为此在做准备。今年春节期间《流浪地球》的46亿的票房。同期上映的《疯狂的外星人》表现也很不错。我想,中国科幻片的机遇来了。”
(图注: 英翼文化科技董事长余慧)
之前致力于打造科技类节目的英翼文化科技,2017年就开始着手出品由中国走向全球的科幻剧《奇点冲突》。该剧讲述为了维护宇宙科技文明共同体的繁荣,人类与外星高等文明科技的较量。谈到初衷,余慧女士表示,“科幻是未来的科技。我们有个梦想,就是打造能走向全球的科幻剧”。她还在现场演示了英翼开发的智声物联网技术如何将屏幕互联,“科技手段可以为影视赋能,中国电影工业的崛起也是中国科技的崛起。”
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先生认为,《流浪地球》的意义不仅在于,为中国电影工业如何服务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摸了一条路,更为中国国家形象向全世界做了完美展现。“之前我们看科幻片,都是美国人代表人类在和外星对决。《流浪地球》让中国人成了主角。科幻片常常设置的情节是,与超越人类文明的能力进行对抗,主人公来自哪个国家就塑造了哪个国家的形象。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代表人类与外星人对抗,国家形象渐渐就能建立起来了。”
(图注: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)
圆桌座谈环节,好莱坞(中国)影业公司副总经理朱琳女士提出“科幻电影要注重打造场景化,未来成为科普、文旅的一部分”;两届台湾金马奖评审、知名华裔导演编剧金国钊先生指出,科幻片领域在人才和技术的整合上,需要政府以及科研、影视院校方方面面的支持。上海市广播电视制作行业协会后期委员会主任、瑞创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伍先生则希望从业者能有中国美学,打造出自己的科幻片风格;上海银行文化特色银行行长廖星先生表示,科幻片的崛起是文化崛起的新高地,通过资本运作可以让行业做大做强。
(图注:思享汇现场)
在听了嘉宾们颇具建设性的感言后,英翼文化科技董事长余慧女士做压轴发言表示,好的科幻作品背后是科技和科学理论的支撑,这些决定了科幻片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,单靠某家民营公司来整合资源困难重重,只有金融、科技、制作行业携手,才能迎来中国科幻片的真正崛起。
虹口影视思享汇(第二期)“中国科幻片的崛起之路”,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、虹口区文创办、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、虹口区金融工作局、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协会指导,虹口区创意产业发展促进会、海派文化中心和英翼文化科技主办。